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课程 > 正文

【摔跤吧,爸爸】如何发现孩子天性?—道说禅语

道说 · 禅语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性?

发现事物的能力不是知识,

而是具备发现事物能力的敏感度。

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我们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让孩子由这个点全面去发展自己,最后成就自己,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思。

 

▼点击下面视频收看【如何发现孩子天性?

 

▼点击收听音频【如何发现孩子天性?

 

如何发现孩子天性?

张澜:

  最近一部印度电影,叫《摔跤吧,爸爸》非常火,热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话题讨论。片中的爸爸,一方面发现了女儿身上的摔跤才能,一方面希望借助女儿完成自己的为国争光的梦想,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采取了相当严苛,甚至是逼迫的方式,当然最终这两位女儿不负众望,成为了世界冠军,不仅实现了父亲的梦想,同时将这个梦想内化成了自己的理想。这是一部非常励志,鼓舞人心的电影啊······有些人看了后,很赞赏父亲的做法,认为自己如果当初有人逼自己的一把的话,不至于现在的一事无成,而有的人认为父亲的这种做法过于苛刻,不近人情,毕竟成功的人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的人没有逼出来,反而逼出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请问刘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不要逼,如果要逼的话要怎么逼才算是一种智慧的方式呢?

老师答:

我们能从【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看到两个很重要的点,第一个点就是父亲发现孩子天性的那部分,第二个点孩子能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找到她自己,这两个点在电影中表现的很明显,第一个点是孩子跟男孩子打架了,父亲发现孩子有摔跤的天性的,父亲敏锐的抓住了,第二点我们看到了是孩子在参加朋友的婚礼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不是她的生活,她的生活应该是她自我存在的本身,我们看到这两个点很重要,所有教育核心也是这两个点,这两个点表达了发现事物的能力不是知识,而是发现事物能力的敏感度。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我们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让孩子由这个点全面去发展自己,最后成就自己,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思。但是回过来,这个能力怎么才能拥有?

    我们举个例子,这两个点把他们分开是满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一部分的能力是父母给予的,还有我们习得来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更多习得的是知识,缺少关于能力的习得,传统道学教我们如何习得能力,而不是知识,而这种能力就像传承一样的,我们传承给孩子,让孩子也有习得的这种能力。

怎么习得呢?我们先从父母这个角度来阐述,我们从父母这里获得一部分能力,还要增加能力,传统道学有训练方法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觉知自我,把它细化下,每天给自己20分钟的时间静下来,第一步感受我的身体,方法很简单,我们尝试去体会下,我相信你静下来一分钟的时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是一种能力的习得,我们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教孩子,他如何能习得能力。

   举个例子:我们会让孩子参加很多活动,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好的感觉,因为好的感觉就这么几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大部分人没有奖,往往更多获得是挫败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们如何引发孩子去体验这种状态,我们需要体验挫败感吗?需要的,没有挫败感的体验就没有包容度,没有包容度就看不到细微的变化,因为细微的变化取决于你对孩子关爱的那部分,你不爱孩子你是体会不到的,所有的父母都会说我们是爱孩子的。

   我们从现象中去看,你真的爱孩子吗?

   比如,孩子参加了活动回家,没有获奖,很是挫败感觉很不好,孩子描述这次我没得奖,我们怎么描述的?没关系,下次再努力,我们觉得这就是关爱了,这不是关爱,因为你根本都没读懂孩子的感觉,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说下次再努力,这些话是常态,真正的关爱是发现孩子的点,就像是【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可以抓住发现孩子有摔跤天分的点,我们怎么发现?孩子回来没获奖时,他的感觉:会觉得自己不足,能力比别人差,我们要和孩子共鸣感觉,找到可以和孩子共鸣的点,共鸣这种感觉时,他会发现他并不是失败了,而是获得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难过,让我不舒服,我可以难过,可以不舒服,而接纳这种状态时,我的斗志就会起来,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这就是道学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懂这句话,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运用,我们也说:知耻而后勇,批评他让他知道耻,不对,知耻是他自己知道耻,【摔跤吧,爸爸】中,让孩子锻炼时孩子有一百个不愿意,好难,很痛苦,到哪里他突然意识到了呢?

   孩子在参加朋友婚礼时一瞬间才明白,我要为我自己而活,知耻要知道他自己的耻,而不是我们给予他的耻,他知道这个点,我要为我自己努力,所有的爆发力都出来了,不需要父亲督促,到点他就起来训练,所有的父母都想看到孩子拥有这种状态,但为什么没有发生,因为你从来没有关注他的感觉的那部分。

   在我人生的体验值中很重要的一种感受跟这种感受有类似,就像我的体验说父亲没有能力,我就要替父亲担当这种能力,那就是我的点,我不断的挑战我自己,不是挑战父母给予我们什么?而是我能当做什么?这就是那个女孩获得的那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怎么来的?因为我爱我的父母,所以我能爆发出来,来自我获得的这份体验值,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没骂过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他不会干涉我,这是他能做到的。

   往往我们做不到,让孩子做到,比如说:早上要早起,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而让孩子早起,觉知训练让孩子在最低谷时有支持的力量,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碳,锦上添花的人我都记不住,雪中送碳的人我都记住了,而人生中,我们的孩子更需要雪中送碳的那个人,锦上添花的人不需要,我们体会到了在影片中,国际赛事失败时,女儿一个电话打过来,什么都不需要说,父亲全身心的去支持,父母能不能去支持,这就是雪中送碳的点。这是种能力而不是知识!

 

   这个世界上父母扮演不仅是知识的角度更应该是能力的角度,这是我想表达的,这部片子让我们最大的感悟是让我们知道做父母不容易,我们没有上岗证就直接上岗了,做了父母。所有行业都需要上岗证,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不需要上岗证呢?不管怎样,我们已经上岗了,但我们有学习的能力,我们回补这个能力不晚,我常常在咨询里看到好多孩子的问题,很多父母问我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为什么说我们不愿意去学习呢?

   能学习是种能力,能自我觉醒也是种能力,不只福泽自己也福泽更大的地方,这点很重要,今天我们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学什么?学能力而不是知识!这是我想表达的对片子里头的一些感悟!

张澜:

   刘老师刚刚在话题里一直提到的能力,让我感觉到这种能力不是学识的能力,而是认识自我,感觉感受,及他人感觉感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哪怕现在没有能力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保持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就够了,谢谢大家关注道说禅语,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导师简介:

刘忠义老师

刘忠义老师得于道家西派峨眉紫霞派第28代传人魏令一老师亲授,修炼丹道至今已有24年时间, 修炼道家丹道心法. 紫霞掌. 丹道玄珠法······ 后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学,心理学,兼修禅宗······为将道文化发扬光大,刘忠义老师结合24年的实修实证以及十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将自己所学融汇贯通,自成一体,独创道家回观丹道。

秉承道家西派三教合一的理念,以经典教材《周易》.《道德经》.《心经》.《大学》.《钟吕丹法》等为核心,结合中西医学,心理学, 将道家西派的回观丹道从身法,心法,功法等独创成一套教观并重, 性命双修,安全,高效的修行养生体系。

 

本文章由 回观丹道 于2017年06月14日发布在公益课程分类下,
转载请注明:【摔跤吧,爸爸】如何发现孩子天性?—道说禅语-回观丹道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