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解析 > 正文

用【道德经】来解析【大学】—刘忠义老师

 

用《道德经》注解《大学》

  《大学》中国人基本都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更是成为很多人随口而出的口头禅,足以说明它的魅力和影响力。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大学》到底
在说什么?       为什么要用《道德经》来注解呢?因为《道德经》是生活体悟用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懂。       今天的时代,知识的丰富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然而知识的基本点是为人服务,否则就失去了
意义。《大学》和《道德经》立论的基本点都是人。人的基本点是感、触、受。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都
基于这三个基本点。比如酸麻胀痛痒就是感的部分,酸的感受,麻的感受,胀的感受,痛的感受,痒
感受,这些是受的部分。触是什么?触是点,线,面,触是长宽高,触是儒家讲的中或者是道家讲的
为,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大学》中的止、定、静、安、虑、得,讲的是方法。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讲的是次第!

    《道德经》第一章“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从动态的角度讲有、无的两种状态,

觉察无的妙,有的边界。如何运用?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 音声相和 , 前后

相随,就是认识到有的边界是相对的。与大学讲的次第对应。

    如何修身?《大学》中的静、安、虑讲的是动力源。《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

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也是讲动力源。谷神不死就是内在的自我,找到内在的自是修身的开始。

 

    回到《大学》,修身在于格物,就是对意识、身体和内在感受的区分;如何格物在《道德经》持而盈

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讲格物的四个状态。持而

盈之不如其己讲与其满出来不如去掉。知到太多没有用的东西占据大脑空间,不如删掉。揣而锐之不可

长葆,磨的像针尖一样锋利的感觉,是不能长久保护的,暗喻我们身体太过于敏感会影响我们正常生

活。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讲的不是财富,而是讲富贵这种状态一定会向外扩张,引来物极必反!金玉满

堂莫之能守,修到一定状态大脑中灵光爆现,是守不住的,必须要转化。表现出身体和能量之间的相互

制约,相互平衡。

 

    修身、格物明白了,齐家是理的延伸,平天下是慈悲的彰显。

 

      《大学》是大人的学问,是代表一个人内心成熟的必学之路,是成才之路!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么

简单,在这里引发大家的思考。如果只是说起来头头是道,读起来朗朗上口,随口而说,就失去了意

义。希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一起来学习,一起参悟,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有需求的人!

 

▼导师简介:

峨眉紫霞派第29代传人

回观丹道教育创始人

刘忠义老师

        刘忠义老师修炼丹道已有24年时间,其间又系统的学习了中西医学,心理学等·····以专业独特的敏

锐洞见将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文化相融合,以经典教材《周易》.《道德经》.《心经》.《大学》.《钟吕丹

法》等为核心, 将丹道从身法以体悟道与心法以觉入道相结合,开创一套身心并重, 安全,高效的回

观丹道教育体系。

修身   修心   修智慧

 

本文章由 回观丹道 于2017年06月18日发布在精彩解析分类下,
转载请注明:用【道德经】来解析【大学】—刘忠义老师-回观丹道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