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停的在班级家长群微信里面报告:
“今晨作业情况:语文《步步高》XXX作业没带,数学YYY某作业没写,英语《第一作业》ZZZ晚交。”
于是,等等你就看到XXX,YYY的父母一边叫着要回去教育他,一边羞愧的跟老师说对不起。
“今天的英语默写情况不理想,好多同学的默写一看就是根本没复习或者复习得十分不到位。鉴于很多同学从不把默写本带回家,也经常出现不订正的情况,本学期开始,我们每周请家长签名一次。我们每天上新课前都会先默写前一次课的内容,所有内容都在课本和笔记上面。希望我们家校形成合力,更好地督促孩子们的学习!”
于是,一会儿就看到一堆家长举着拳头喊口号“坚决支持”“一定重视!””感谢老师,一定加强背默检查“等等 。
“有的孩子可能前一次的默写得分很低,会把那一页撕掉,或者直接换一个新本子,这一点家长们也留心一下,以免被小朋友忽悠过去了。这周默写本上应该有四次默写。”
以为这是在某小学一年级的家长群看到的纪录,错了,这还是号称四校的某初一年级的家长群对话。看到这里,我们一边念叨着做父母的不容易,一边哀叹青春期的娃太难管。我除了暗自庆幸自家姑娘的大名几乎没有上榜外,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的人生,我的战争
为什么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学习,老师和家长要负责监督,为什么他们自己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家长群内,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讨论。正派的代表,赞成给孩子充份的信任和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学习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同龄人的认同感也需要自我成就感,这是青春期的年龄段所认同的价值观,没有成就感和存在感的生命是无力的。缺乏生命的激情,孩子会觉得不是为自己而活,他会觉得自己只是家长操控下的一个“傀儡“。那么,孩子会觉得我只要表现得让家长和老师认为得很认真和努力就好了,至于自己是否真的用心在学习,呵呵,家长和老师就控制不了啦。反派的代表会觉得,这么多年,我一路辛苦走来,或成功或失败。成功的家长需要分享经验给孩子,可以让他有捷径可走;不如意的家长希望孩子少走弯路,早点成功。孩子小,懂什么?自控力又差,家长就是要多管管。
家长所谓的对孩子的一切牺牲和用心也不见得能得到好的回报,孩子不一定沿着你设想的路线走。于是家长开始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焦虑,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紧盯着孩子吃饭睡觉做功课的父母,声称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可实际的真相呢?也许是在通过控制孩子刷存在感。如果不去控制孩子,会发现自己内心空虚又焦虑,无法安静下来与自己相处,于是解决焦虑最容易的途径是管教孩子,把孩子也整焦虑了,还顺带获得为孩子付出一切的道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