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解析 > 正文

入世修行,念念当下,在生活中以事练心

     znj1

      诵读经典或听公认的修成者开示,我们总会发现:众生平等,皆具足如来宝藏。你本来就是佛,圆满具足,自在解脱。

 

       我们会产生疑问:我是佛吗?我圆满具足,自在解脱吗?好像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佛陀或祖师,会告诉我们要“修“才能达到。提到修行,大家觉得太高大上,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有人说我坚持不了茹素;有人说我守不了那么多戒律;有人说我念不来经打不来坐;有人说我不能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还有人说我舍不得可爱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等等,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的认知,可是,这真的是修行吗?

 

       修行是去除意识里的惯性思维模式,直截了当地从心上下工夫;通达身体的同时,让心如如不动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一般,我们会采用以下的两种模式,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即在生活中修行)。


znj2

第一种模式:

出世修行,排除外界干扰,持戒练心.

 

       出世修行,可以通过屏蔽外部的信息来减少对心的触动,不看电视不上网,少接电话,不看报纸,不微信聊天,保持俭朴的生活,坚持茹素等等。

       或者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结庐而居,远离昔日的亲朋故旧,以及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或者干脆剃度出家,从此遁入空门不理红尘事,布施持戒,念经打坐。通过持戒念经来截断外界对眼耳鼻舌身意的触动和干扰。以期达到圆满具足,自在无碍。

 

       这些看上去简单,容易操作,可是行之有效吗?我的体验是很难,至少不适合我。

 

·        比如:我曾经坚持茹素一年多,可是并没有领会吃素得真正目的。我会在闻到肉的香味时,不自觉得想要吃可是心理却纠结不安。或者在家人没有特意为我准备素餐时心生不满,满心嗔念。吃素的真正目的是减少自己的杀心,贪心。这些都没有做到,吃素也就成了为了吃素的形式。甚至会成了炫耀的资本。汗颜!

 

·        比如:我曾经多次去参加过放生。大家在一起放生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分工。开始,我和同伴一起从车上把重达50多斤的一箱箱鱼运送到江边,2-3个小时后就累得全身酸软。看着江边随意站着诵经超度的人,我觉得自己功劳好大。等到后来,我有机会选了自己认为轻松点的念经。当我站在江边念经超度的时候,寒冷的北风吹到脸上,泪水不停的在眼眶里打转,慢慢流满面。我发现这也不容易,功劳也很大。我的心思都用在算计自己的功劳上,心念起伏,争名夺利。完全忘记了放生的初衷只是为了培养慈悲心。

 

·        比如:我曾纪坚持念经磕头,期望往生到极乐世界。可是仔细研读了经书后,发现书上明明白白写得清楚,需要七天七夜一心不乱,持“阿弥陀佛“才可以。哎,我连七秒钟都做不到呀。大众互相传扬的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笑话。

 

       我在红尘,身心俱在。既然脱离不了,就开始尝试在生活中来历练,以期达到身在红尘,心超然红尘外,不受干扰,自在无碍。入世修行的思维模式的核心,不是去获得知识、技能,不是去打坐,布施,持戒……而是去观去用觉知的心,看看究竟是什么妄想在,让我卡在哪里?

 

znji3

 

第二种模式:

 入世修行,念念当下,在生活中以事练心.

 

      

       我们可以保持觉知,试着找找看,这或许是种更加直接的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小成长得经历不一样,家庭背景不一样,不圆满的“点”并不一样。

我被卡在哪里的执着在哪里,只有我的心知道。保持着敏锐的觉知,在每天经历的事情中不断的观察,剥茧抽丝,找到问题的根本点。类似的体验多了以后,人不会被情绪所左右也就不会被事情所困扰。因为,我们清楚,每件事情都是一个带着密码的大礼包,能不能找到礼物就看你是否能破译密码。保持着觉知,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这样的点滴小事,让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历练。

 

·        比如:可以在亲子交流中觉知:跟孩子的沟通中,会有发现很多问题。每一个小的问题点,细细去纠察,可能会发现是意识和身体感受以及价值观的碰撞。随着这样的觉察越来越多,会很清楚的看到哪些是我的情绪,哪些是我需要真正处理的问题。人慢慢不容易被当时的情绪带走,智慧自然就会迸发出来从而找到合适的处理问题方式。心放开了后,孩子也会敏锐的感受到。他们是最纯洁的小天使,她/他很能体会到父母是发自内心的跟他们交流还是采用了所谓的亲子沟通技巧。

 

·        比如:可以在婚姻关系中觉知;跟伴侣的沟通中,我们很自然会按照原来父母的相处模式来处理事情。有了问题时,往往会情绪的发泄超过问题处理本身。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觉察,到底情绪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它想提示什么?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自然就会就事论事,事情也变的清晰简单起来。

·        比如:可以在身体的治愈中觉知:在治疗身体疾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脏腑的疾病,研读中医书籍后会发现,中医谈到阴阳,谈到天人合一,谈到五行相生相克。脏腑间互为子母,太强太弱,都会受伤,造成疾病。同时脏腑疾病又对应着不同的情绪。是情绪造成了病还是病造成了情绪,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地一点是两者互为因果。那么情绪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身体的病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治愈身体的过程,也让我们慢慢的把心归到本位。心不受外界干扰,也会减少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伤害。在这个过程中,不停的体会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然后才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找到那些让你的不舒适点,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去改善。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真正精进的方法。当然,这样也是最难的,难在我们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因为比起“解剖自心”的痛苦来说,打坐、念经、布施,持戒更加“法喜充满”的吧!因为觉知自己需要极真诚,极敏锐,也需要莫大的勇气。真正的勇士,应该敢于直接面对人生。

 

znji4

 

       禅宗祖师,一上来就直指心要。永嘉禅师所言: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黄檗希运禅师也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造,更无别法。一切唯心造,心外求法都是外道。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一切唯心造,心外求法都是外道。当然,也许我们的修行中还是会用到布施持戒忍辱,四禅八定等等法门,但我们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法门,究竟在对治哪一个认为自己不圆满的障碍。可能在觉知的道路上,遇到事情,我们会发现自己依旧这样那样的情绪,或者被它带走。但是,请保持觉知,接受自己,因为我们在努力变得更好~~~~~     

本文固定链接:https://huiguandandao.cn/?p=318
本文章由 凤舞九天 于2016年04月11日发布在精彩解析分类下,
转载请注明:入世修行,念念当下,在生活中以事练心-回观丹道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

评论已关闭!


/>